長江三角洲區域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滬藥監械管〔2019〕112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號),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擴大醫療器械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09-03-18 閱讀量:次
附件:氣管插管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食藥監辦械函[2009]95號).doc
本指導原則旨在指導和規范氣管插管產品的技術審評工作,幫助審評人員理解和掌握該類產品原理/機理、結構、性能、預期用途等內容,把握技術審評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對產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統評價。
本指導原則所確定的核心內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認識水平和現有產品技術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審評人員應注意其適宜性,密切關注適用標準及相關技術的最新進展,考慮產品的更新和變化。
本指導原則不作為法規強制執行,不包括行政審批要求。但是,審評人員需密切關注相關法規的變化,以確認申報產品是否符合法規要求。
本指導原則的適用范圍為《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第二類氣管插管產品,類代號現為6866。
(一)產品名稱的要求
氣管插管產品的命名應采用《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上的通用名稱,或以產品結構和應用范圍為依據命名。產品名稱中可帶有表示材質的描述性詞語,如“PVC” 等,還可以根據產品結構,帶有“有囊”、“無囊”等字樣。
(二)產品的結構和組成
產品所用材料有硅橡膠、PVC(聚氯乙烯)等,典型產品外形結構見圖1(有囊常用型氣管插管)。無套囊型產品由管體和連接接頭組成,供臨時性搶救使用,使用時間短,無法固定。有套囊型產品由管體、接頭、套囊、充氣管、指示氣囊和單向閥組成??梢酝ㄟ^單向閥將套囊充起,套囊以一定壓力與氣管管壁卡緊,從而起到固定的目的。觀察指示氣囊,可以判定套囊內的壓力并及時調整。
圖1 有囊常用型氣管插管
(三)產品的工作原理
本產品工作原理與作用機理基本相同,在作用機理中描述。
(四)產品的作用機理
有囊常用型氣管插管產品主要用于不能自主呼吸病人或手術中需要呼吸麻醉的病人。經鼻腔和/或口腔將氣管插管插入至規定深度,插入位置可通過插管上的X線可探測組件在X線機的照射下確定。氣管插管用注射器通過充氣腔向套囊內注入一定體積的氣體,套囊充起后,除了起固定作用外,還使插管外壁與氣管壁之間形成密封。注射器拔下后,通過一個單向閥關閉閥門防止球囊氣體外泄,醫生可通過指示球囊的癟下或鼓起的狀態來監視氣囊是否處在正常工作狀態。拔管前,先對球囊放氣,然后拔管。人體的生理結構決定了經鼻插管比經口插管要相應長一些。
(五)產品適用的相關標準
表1相關產品標準
GB/T 191-2008 |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
GB/T 1962.1-2001 | 《注射器、注射針及其他醫療器械用6%(魯爾)圓錐接頭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GB/T 2828.1-2003 | 《計數抽樣檢驗程序 第1部分:按接受質量限(AQL)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 |
GB/T 14233.1-1998 | 《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第1部分:化學試驗方法》 |
GB/T 14233.2-2005 | 《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2部分:生物學試驗方法》 |
GB/T 16886.1-2001 |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1部分:評價與試驗》 |
GB/T 16886.3-2008 |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3部分:遺傳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試驗》 |
GB/T 16886.5-2003 |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5部分:體外細胞毒性試驗》 |
GB/T 16886.6-1997 |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應試驗》 |
GB/T 16886.10-2005 |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10部分:刺激與遲發型超敏反應試驗 |
GB/T 16886.11-1997 | 《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試驗》 |
YY/T 0313-1998 | 《醫用高分子制品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 |
YY 0337.1-2002 | 《氣管插管 第1部分:常用型插管及接頭 》 |
YY 0466-2003 | 《醫療器械 用于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 |
YY 1040.1-2003 | 《麻醉和呼吸設備 圓錐接頭 第1部分:錐頭與錐套》 |
上述標準包括了注冊產品標準中經常涉及到的標準。有的企業還會根據產品的特點引用一些行業外的標準和一些較為特殊的標準。
產品適用及引用標準的審查可以分兩步來進行。首先對引用標準的齊全性和適宜性進行審查,也就是在編寫注冊產品標準時與產品相關的國家、行業標準是否進行了引用,以及引用是否準確??梢酝ㄟ^對注冊產品標準中“規范性引用文件”是否引用了相關標準,以及所引用的標準是否適宜來進行審查。此時,應注意標準編號、標準名稱是否完整規范,年代號是否有效。
其次對引用標準的采納情況進行審查。即,所引用的標準中的條款要求,是否在注冊產品標準中進行了實質性的條款引用。這種引用通常采用兩種方式,文字表述繁多內容復雜的可以直接引用標準及條文號,比較簡單的也可以直接引述具體要求。
注意“規范性應用文件”和編制說明的區別,通常不宜直接引用或全面引用的標準不納入規范性引用文件,而僅僅以參考文件在編制說明中出現。
如有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發布實施,產品性能指標等要求應執行最新版本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六)產品的預期用途
氣管插管通過病人的口腔或鼻腔插至氣管,做麻醉、輸氧時的通氣管道。病人通過它與外部的過濾器、熱濕交換器、呼吸管道、麻醉呼吸機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維持病人呼吸的系統。
(七)產品的主要風險
1.風險分析方法
(1)在對風險的判定及分析中,要考慮合理的可預見的情況,它們包括:正常使用條件下;非正常使用條件下。
(2)風險判定及分析應包括:對于患者的危害;對于操作者的危害;對于環境的危害。
(3)風險形成的初始原因應包括:人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操作;產品結構的危害;原材料危害;綜合危害;環境條件。
(4)風險判定及分析考慮的問題包括:產品原材料生物學危害;產品質量是否會導致使用中出現不正常結果;操作信息,包括警示性語言、注意事項以及使用方法的準確性;留置使用可能存在的危害等。
2.風險分析清單
氣管插管產品的風險管理報告應符合YY/T 0316-2003《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的有關要求,審查要點包括:
(1)產品定性定量分析是否準確(依據YY/T 0316-2003 附錄A);
(2)危害分析是否全面(依據YY/T 0316-2003附錄D);
(3)風險可接收準則,降低風險的措施及采取措施后風險的可接收程度,是否有新的風險產生;
根據YY/T 0316-2003《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附錄D對“氣管插管”已知或可預見的風險進行判定,產品在進行風險分析時至少應包括以下的主要危害,企業還應根據自身產品特點確定其他危害。針對產品的各項風險,企業應采取應對措施,確保風險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表2 產品主要危害
危害的分類 | 危害的形成因素 | 可能的后果 | |
生物學危害 | 生物污染 | 生產環境控制不好滅菌操作不嚴格包裝破損使用時操作不正規 | 產品帶菌,引起患者氣道或者肺部感染 |
生物不相容性 | 殘留物過多 | PVC:氯乙烷超標、增塑劑量過大,產生毒性或刺激 硅橡膠:硫化劑分解不完全,紫外吸光超標,可能產生刺激 | |
不正確的配方 (化學成分) | 未按照工藝要求配料 添加劑或助劑使用比例不正確 | 有可能引起小分子物質殘留量過大,造成毒性危害 | |
毒性 | 不正確的配方 加工工藝控制不嚴格 后處理工藝控制不嚴格 | 生物相容性不符合要求 | |
再感染和/或交叉感染 | 使用不當、標識不清 | 引起感染、交叉感染 | |
環境危害 | 儲存或運行偏離預訂的環境條件 | 儲運條件(如溫度、濕度)不符合要求 | 產品老化 無菌有效期縮短 |
意外的機械破壞 | 儲運、使用過程中發生意外的機械性破壞 | 產品使用性能無法得到保證 | |
由于廢物和(或)醫療器械處置的污染 | 使用后的產品沒有按照要求集中銷毀 | 造成環境污染或者細菌的交叉感染 | |
與醫療器械使用有關的危害 | 不適當的標記 | 標記不清晰、錯誤、沒有按照要求進行標記 | 錯誤使用 儲存錯誤 產品辨別錯誤 |
不適當的操作說明,如: (1)和醫療器械一起使用的附件規范不適當 (2)預先檢查規范不適當 (3)操作說明書過于復雜 (4)服務和維修規范不適當 | 包裝破損無法識別 操作要點不突出 | 無法保證使用安全性 導致操作失誤 | |
由不熟練/未經培訓的人員使用 | 插管操作不規范、不熟練、操作失誤 因食道狹窄造成的困難氣管插管 拔管操作不規范 | 造成氣道粘膜摩擦性損傷 氣管插管誤插入食管,導致胃內容物吸入、高碳酸血癥和死亡 插管時間過長,造成咽喉部水腫、出血 加重通氣困難,導致嚴重缺氧和高碳酸鉀血癥,致使插管失敗 出現喉頭水腫或痙攣、以及聲門水腫 | |
合理可預見的誤用 | 規格型號選用錯誤 | 導致無法達到滿意的通氣效果 | |
對副作用的警告不充分 | 對操作人員警示不足 | 重復使用 二次滅菌 使用者出現過敏、刺激反應 | |
對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很可能再次使用的危害警告不適當 | 造成重復使用 | 交叉感染 氣囊破裂 | |
不適當不合適或過于復雜的使用者接口 | 違反或縮減說明書、程序等 | 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儲存方法、警示事項等表述不清 | 插管失敗、重復使用引起感染、沒有集中銷毀造成環境危害等 |
功能性失效、維修和老化引起的危害 | 對醫療器械壽命終止缺少適當的決定 | 沒有標識產品有效期 | 超出有效期的產品被使用,造成細菌感染或因材料老化而導致產品性能不符合要求 |
不適當的包裝(醫療器械的污染和/或變質) | 沒有進行包裝確認 | 不能確保產品無菌,從而導致出現細菌感染 | |
再次使用和/或不適當的再次使用 | 產品標識沒有明確 | 出現細菌感染、交叉感染、以及粘膜損傷等現象 |
(八)產品的主要技術指標
本條款給出有囊常用型氣管插管需要考慮的產品基本技術性能指標,但并未給出定量要求,企業可參考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根據企業自身產品的技術特點制定相應的標準。以下如有不適用條款(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要求),企業在標準的編制說明中必須說明理由。
1.物理、尺寸和包裝、標識的要求:
執行相應行業標準的規定。
2.化學性能:
根據不同材料特性,由企業決定是否對化學性能提出要求。用環氧乙烷滅菌的產品應規定環氧乙烷殘留量的要求。
3.生物性能:
至少應進行無菌(若以無菌形式提供)、細胞毒性、粘膜刺激、致敏的生物學評價。
4.X顯影線(若有)。
(九)產品的檢測要求
產品的檢測包括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
出廠檢驗至少包括環氧乙烷殘留量(若采用環氧乙烷滅菌)、無菌(若以無菌形式提供)的檢驗。
型式檢驗報告是證實生產過程有效性的文件之一。型式檢驗由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型式檢驗時,若標準中無特殊規定,按相應的標準要求進行,應全部合格。
(十)產品的臨床要求
臨床試驗機構應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公布的臨床試驗基地。臨床試驗應按照《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規定》及《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附件12的要求進行,同時應注意以下要求:
1.確保受試人群具有代表性,充分考慮成人、小兒的差別。
2.明確產品種類、規格、插管的徑路(經口、經鼻等)、用途。
3.臨床試驗例數為受試者人數,而不是使用產品的數量。
4.試驗持續時間應根據受試者的狀況和產品預期用途以及統計學的要求確定,例如:受試者的需要應用氣管插管的時間、產品允許留置人體的時間等。
5.臨床對照一般采取隨機同期對照的方式,即受試者隨機分配至試驗組和對照組,同期進行臨床試驗,最后將結果進行比較。應明確對照產品注冊證號、生產廠家等信息。
6.應明確進行臨床研究的科室、臨床負責人、參與者等信息。
7.若提交同類產品臨床試驗資料或臨床文獻資料的醫療器械,則應滿足:
(1)如果提交其他企業已上市的同類產品臨床試驗報告或臨床文獻資料,則應提供詳細的對比說明,包括產品基本原理、結構組成、材料、主要技術性能指標、適用范圍、禁忌癥等方面的比對;
(2)如果兩種產品的材料不一致,如硅橡膠、PVC等,則應提供材料安全性等同的證明文件;
(3)臨床文獻資料是指“兩篇省級以上核心醫學刊物公開發表的能夠充分說明產品預期臨床使用效果的學術論文、專著以及文獻綜述”。
8.對臨床試驗中如何正確使用產品,產品制造商應提供必要的培訓。
(十一)產品的不良事件歷史記錄
暫未見相關報道。
(十二)產品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
產品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的編寫要求應符合《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管理規定》和《醫療器械 用于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YY 0466-2003)的要求。同時應注意以下要求:
1.根據臨床試驗資料、專家審評意見等有關技術文件,明確產品的適用人群(成人、小兒等);
2.對產品可應用的途徑,包括經口途徑、經鼻途徑等進行說明;
3.對產品允許留置人體的時間進行說明;
4.對應用長時間留置產品的患者如何監護進行說明;
5.應提示對產品材料過敏者禁用;
6.應提示喉部水腫、氣道急性炎癥及咽喉部膿腫患者慎用;
7.應提示胸主動脈瘤壓迫氣管、嚴重出血體質的患者慎用;
8.應提示一次性使用(若是),用后銷毀,包裝如有破損,嚴禁使用;
9.應提示滅菌方式(若以無菌形式提供)。
(十三)注冊單元劃分的原則和實例
1.醫療器械產品的注冊單元以技術結構、性能指標和預期用途為劃分依據。
2.注冊單元劃分是以品種相同與否進行劃分,同品種的不同技術結構,同品種的不同型號為一注冊單元。
3.申報同一注冊單元的產品,上市產品應采用同一名稱,并用于同一用途。
例:有囊常用型雙腔氣管插管
經過審查申報材料知:1、產品材料為PVC;2、產品用途是對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提供呼吸通道;3、結構為有囊、雙腔。
則由以上信息可知該產品為“呼吸麻醉或通氣用氣管插管”,屬于6866醫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十四)同一注冊單元中典型產品的確定原則和實例
1.同一注冊單元中的典型產品是指能夠代表本注冊單元內其他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產品。其功能最齊全、結構最復雜、風險最高。
2.典型產品的確定可以通過比較同一注冊單元內所有產品的技術結構、性能指標和預期用途等相應資料,說明其能夠代表本注冊單元內其他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例:現有兩種氣管插管:有囊常用型雙腔氣管插管和無囊常用型氣管插管,如果通過申報資料知兩種類型產品預期用途一致,生物、化學指標一致,而前者的物理等性能指標涵蓋后者的指標,能夠代表兩種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則由此可以確定有囊常用型雙腔氣管插管為這兩種產品的典型產品。
(一)本指導原則編寫的目的是用于指導和規范第二類氣管插管產品注冊申報過程中審查人員對注冊材料的技術審評。
(二)本指導原則旨在讓初次接觸該類產品的注冊審查人員對產品機理、結構、主要性能、預期用途等各個方面有個基本了解,同時讓技術審查人員在產品注冊技術審評時把握基本的尺度,對產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統評價。
(一)《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
(二)《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局令第16號);
(三)《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規定》(局令第5號);
(四)《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管理規定》(局令第10號);
(五)《醫療器械標準管理辦法》(局令第31號);
(六)關于印發《境內第一類醫療器械注冊審批操作規范(試行)》和《境內第二類醫療器械注冊審批操作規范(試行)》的通知(國食藥監械[2005]73號);
(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其他規范性文件。
(一)產品的主要技術指標及工作原理的制定征求了全國醫用輸液器具和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意見。本內容主要依據行業標準YY0337.1-2002《氣管插管 第1部分:常用型插管及接頭》,應按照最新版本標準的要求執行。
(二)產品應適用的相關標準中給出了現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包括產品標準、基礎標準)。
(三)產品的預期用途綜合了已批準上市產品的核準范圍及臨床專家的意見。
(四)產品的主要風險參照YY/T0316-2003中附錄D進行。
(五)產品的不良事件歷史記錄主要從山東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數據庫中查找。
2002年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6866醫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中的其他呼吸麻醉或通氣用氣管插管產品可參照本指導原則。
本指導原則的編寫成員由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技術審評人員、行政審批人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濟南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專業廠家代表、臨床專家共同組成,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和資源,綜合考慮指導原則中各個方面的內容,盡量保證指導原則正確、全面、實用。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廳字〔2017〕42號),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擴大醫療器械
為規范醫療器械注冊人跨區域委托生產的監督管理,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醫療器械跨區域監管,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
附件: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設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4年修訂版)(2024年第19號).doc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設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4年修訂版)本指導原則旨在指導注冊申請人對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設備注冊申報資料的準備及撰寫,同時也為技術審評部門提供參考。本指導原則是對血液透析用水處理設備的一般要求,注冊申請人依據產品的具體特性確定其中內容是否適用。若不適用,要具體闡述理由及相應的科學依據,并依據產
本指導原則旨在幫助和指導注冊申請人對一次性使用腹部穿刺器注冊申報資料進行準備,以滿足技術審評的基本要求。同時有助于審評機構對該類產品進行科學規范的審評,提高審評工
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免于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21年第74號)發布時間:2021-09-24為指導體外診斷試劑的臨床評價工作,根據
附件:重組膠原蛋白創面敷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3年第16號).doc重組膠原蛋白創面敷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本指導原則旨在指導注冊申請人準備及撰寫重組膠原蛋白創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中SUSAR分析與處理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24年第42號) 發布日期:20241010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 第47號 《醫療器械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已經2021年7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第11次局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 醫療器械注冊與備案管
附件: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面敷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4年第21號).doc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面敷料注冊審查指導原則本指導原則旨在指導注冊申請人準備及撰寫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面敷料注冊申報資料,同時也為技術審評部門審查注冊申報資料提供參考。本指導原則是對醫用透明質酸鈉創面敷料產品的一般要求,注冊申請人應依據產品的具體特性確定其中內容是否適用,若不適用,需具體闡述理由及相應的科學依據,并依據產品的具體特性對
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關于發布影像型超聲診斷設備(第三類)注冊審查指導原則(2023年修訂版)的通告(2024年第29號)發布時間:2024-10-14為進一步規范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
八年
醫療器械服務經驗
聯系思途,免費獲得專屬《落地解決方案》及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咨詢報價,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系
思途CRO——醫療器械注冊臨床第三方平臺